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考生  |  访客   
English 

1929cc威尼斯学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1929cc威尼斯学人  >  正文

宋瑞芝:国内首部西方史学史教材的主要编写者

作者:“学子访学人”团队   编辑:张玉敏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05/24

宋瑞芝(1942-),女,北京人,1929cc威尼斯历史文化学院退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兼职教授,主攻世界史、世界文化史、西方史简史,亦潜心研究女性学。著作有《走进印第安文明》《俄罗斯精神》《中国女性》《人与自我》《社会生活史》《家庭与婚姻史》《文明的冲突与交融史》等,主编了《西方史学史纲》《外国文化史》《中国妇女文化通览》等多部学术作品,发表了《口述史在史学研究中的功用》《论中国古代妇女文化的特点》《对历史上女性作用和两性互动关系的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妇女教育情况浅析》等多篇论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当地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发展战略重大课题研究”,其主编的《中西方社会管理体系生成基础的比较研究》一书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宋瑞芝教授著作《探索印第安文明》

宋瑞芝教授主编的《中西方社会管理体系生成基础的比较研究》

1995年5月,1929cc威尼斯成立妇女文化研究中心,由宋瑞芝教授主持工作,组织校内部分教师编著《中国妇女文化通览》,带领一批从事妇女文化研究的人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使1929cc威尼斯妇女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团体会员、理事单位,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并与相关妇女研究机构建立了长久的联系。2003年3月退休后,宋瑞芝教授受新加坡万邦泛亚集团邀请,主持万邦北京东西文化发展中心的工作,期间主编了《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东方智慧的历史启示》《文明史系列读本》等著作,组织了热点问题论坛,拍摄了《人与文明》《百年万邦》等影视作品,与世界著名专家学者来京进行交流等活动。

三生有幸遇恩师,自此前路渐愈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宋瑞芝教授眼中,学习与思考之舟应永远向前航行。青年时期的宋瑞芝就勤于思考,刻苦努力,因此深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家和的赞赏,多年来两人保持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刘家和先生的栽培使宋瑞芝教授受益终身,她说:“在人生的每一次转折时期,刘家和教授都为我提供了关键的指导和帮助。”

宋瑞芝教授

在大学学习深造的日子,是宋瑞芝教授人生中最关键、最幸福的时期。她至今仍记得刚进入大1929cc威尼斯园时,班里有位男同学课堂表现优异,所提的问题展示出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任课老师的广泛关注,时任授课教师的刘家和教授尤为注重对他的培养。后来这位同学成为了宋瑞芝教授的丈夫,夫妻俩也一直与恩师刘家和有密切交往。

前有自身努力,后有恩师匡助。宋瑞芝教授在学习西方历史的过程中,刘家和先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是她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引路人。研究之初,宋教授在语言文字方面遇到了很大问题,她曾想在学习俄语之余学习古希腊语,但刘家和教授强烈建议她专注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后来他说‘不要学这个,学这个等于没用,因为学完后不用就等于白学。现在咱们国家又不可能引入很多原始的古希腊语的资料,所以你看不到,也用不上。还不如把心思集中于一门外语,把它弄精弄透。’”宋瑞芝教授回忆道。之后宋教授便一心专于俄语学习,报了俄语进修班,而后还到莫斯科国际语言大学进行双语翻译和中国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交流。通过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宋瑞芝教授的俄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正因刘家和先生在关键时刻的正确引导,才使得宋瑞芝教授在西方史学的研究道路上走得更顺、走得更远。

为师育人似慈母,杏坛光辉永长存

宋瑞芝教授走上讲台三十多年以来,始终秉承脚踏实地,不为名扬神州,只为传学后辈青年的教学宗旨,在课堂上的每分每秒都细心耕耘。为学、为师、为人,宋教授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历史学科师者的担当,用成果展示着一个历史学人的巨大价值。

宋瑞芝教授在做学问上一直严于律己。她说,只有首先对自己要求严格,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工作之余,宋教授仍每天坚持学习,课堂上,她坚持使用双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自己,也能锻炼学生。宋教授时常对同学们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功夫在平时,只有打好基础,等到需要时才能应对自如。”

宋瑞芝教授近影

站上讲台,她是那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教授;走下讲台,她是学生最好的朋友,更是学生最亲近的“母亲”。古人道:良师益友。身为教授的宋瑞芝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书本里的知识,更是为人处世的经验。宋教授在繁重的教学之余,经常抽出时间与学生促膝长谈,为学生解答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疑惑,使学生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谈及与学生长期友好交流的秘诀时,宋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真诚相待,“人和人的交往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真诚与认真,他们现在每逢过节还来我家包饺子呢!”

从花样年华到两鬓斑白,宋瑞芝教授把一生都投入到教书育人与学术研究事业中。对待学术科研,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教书育人中,诲人不倦,杏坛长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她一生兢兢业业,真诚关爱是她教学生涯中不变的标签。学生们也十分感念师恩,每逢佳节,宋瑞芝教授都会收到许多学生的祝福,很多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也经常去拜访宋教授,与她交流。

为女性而“为”女性,挺身尽显责任心

宋瑞芝教授一直是为女性发声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当我们问及为何会从事妇女方面的研究时,她笑了笑说道:“在人生道路上,研究妇女问题其实是个偶然”。尽管宋教授对女性方面的问题很感兴趣,但是此前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参与这方面的研究,直到1995年,世界第五届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给她带来了一个契机。当时,山东省妇联让山东文印出版社推荐一位作者为他们写一本与妇女文化有关的书,作为山东妇联给本次大会的献礼,而当时的宋瑞芝教授正好是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的成员,中国妇女研究会团体会员、理事单位成员,以此为契机,宋教授迈出了她真正从事妇女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此外,为了更正现实中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在妇女心中根深蒂固的“自卑”观念,则愈发坚定了她从事妇女文化研究的决心。

后来,宋瑞芝教授正准备编写一本《中国著名女性传》时,恰逢一位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妇女文化的教授在武汉大学开展教学。于是宋教授通过武大朋友的介绍认识了那位美国教授,与其就妇女文化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在这次交流中,宋教授产生了很大的感触,她深深地认识到女性问题不仅仅是国内的问题,更是世界性的问题,对于女性问题,迫切需要有更深的了解与研究。

对于两性关系,宋瑞芝教授认为情侣应该是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这种别样的“伙伴”关系,既是一种谁也不能离开谁的关系,又是一种亦竞争亦合作的关系。她指出,在现实中,男女两性最好的相处当为如此,而不是一方高于另一方,否则那将是一种不平等的男女关系。她还强调,当今社会,一般男女双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相当,但我们不应该就这样认为男女应承担一样的工作、得到同等待遇或者奖励,因为人和人之间有很多不同方面的差异,男女双方在体力和精神上天生有别,如果忽视了这些不可抗逆的因素,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而是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

义不容辞担道义,牵头为创教材新

宋瑞芝教授为我国西方史学史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第一本西方史学史教材就是由宋瑞芝教授牵头编纂完成的。

宋瑞芝教授等主编的《西方史学史纲》(1989)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史学史已在我国各大高校开课,但西方史学史的课程却仍未开课。究其原因,西方史学史的研究者大多是老先生,年事较高,身体无法承担授课的任务,而且也没有一本西方史学史的教材。因此,教育部特聘请这些老教授编纂一本西方史学史的教材。那时,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一个全国西方史学史的教师研讨会,培训高校西方史学史授课教师。在刘家和先生的建议下,宋瑞芝教授欣然前往参会。会议期间,精通西方史学史的老先生们给与会的青年教师授课,并且通过几次会议定下了西方史学史的教材大纲。遗憾的是,教材尚未来得及编纂,部分老教授就因身体原因无法坚持下去。

与会教师们为此感到深深的惋惜,若是继续将编纂教材的艰巨任务落到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身上,他们的身体肯定吃不消,同时也会影响教材编写进度。为了尽快完成教育部托付的任务,团队有人提议:由青年教师们来编纂,老教授们负责把关。作为与会的青年教师中的翘楚,宋瑞芝教授毅然扛起了这项重担,作为牵头人开始组织西方史学史教材的编纂工作。从1929cc威尼斯到华中师大,再从华中师大到1929cc威尼斯,通过多次研讨会的字斟句酌,再加上教师们的日夜奋战,教材大纲终于出炉。宋教授立马组织分工,没过多久,一本由众多教师呕心沥血编写的西方史学史教材面世了。1929cc威尼斯也因宋教授的积极努力和杰出成绩而成为国内第一所开设西方史学史课程的高等学府!

若干年后,北大历史系同样希望开设西方史学史这门课程,但苦于缺乏教材,迟迟未开。后来在北京师大史学史著名教授瞿林东的引荐下,北大历史系找到了宋瑞芝教授。为了发扬风格,支援教学前线,宋教授毅然决定将西方史学史的教材给予北大历史系,就此西方史学史的课程从1929cc威尼斯走上了中国最高学府的舞台!

一生致力为学术,致仕难有自投笔

很多人在退休后都会选择过悠闲的老年生活。但宋瑞芝教授却仍坚守在学术研究一线。扬帆破浪学至今朝,严谨治学清气正高。宋教授将退休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并用实践告诉我们,身虽老,心不老。2003年退休后,经恩师刘家和教授的推荐,她进入新加坡万邦泛亚联盟,与研究中国文化史的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合作,共同主持东西文化交流工作。

宋瑞芝教授在新加坡万邦泛亚联盟一工作就是十年,编排了一整套的人类文明史。但因在船厂工作期间,工作繁琐,且商务性过重,宋教授对此并非兴趣十足。借着一次参加校友会的契机,宋教授在母校遇到了以前认识的学弟,通过学弟介绍,她回到了母校——北京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继续进行她的研究和学习,并成功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当地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发展战略重大课题研究”。

2018年初,宋瑞芝教授回到武汉,除了回访看望之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到各个知名书院进行实地考察。与我们交流访谈之前,宋教授刚刚结束了对湖南岳麓书院的考察,了解东西方传统的风俗习惯对于现代文明精神的影响,在武汉的几天,她也对新洲问津书院做了详细调研考察。活到老,学到老,宋教授将自己的生活与历史学习融合得恰到好处,她就是如此严谨好学,永远怀揣一颗学习的心,永不懈怠,携满研究的热情,在已知的和未知的领域执着探索。

【走访后记】

在走访之初我们查阅了关于宋瑞芝教授的相关资料,并针对其研究领域结合当下热点列出访谈题纲。初次采访如此“有来头”的教授,我们小组成员都感到既惊喜又紧张。

宋瑞芝教授夫妇与走访学生合影

初见宋瑞芝教授,她慈祥和蔼,精神矍铄。在采访中发现,宋教授虽然身后硕果累累,但交流起来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宋教授说:“每一次跟学生聊天,我都可以从青年人身上获得新的知识和对世界变化的不同了解,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一位学生真心叫我教授的时候。”在宋教授的温情话语中,我们渐渐放松。

宋瑞芝教授在家中与走访学生交流

整个采访过程中,宋教授激情洋溢、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她过去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都为之赞叹,同时也打心底里敬佩。宋教授还带我们参观了她的书房,向我们展示她所读的著作,希望以此给予我们一些启发。采访结束之际,宋教授与采访小组成员互加微信,叮嘱我们可通过微信交流求学,送我们离开时仍语重心长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奋发有为。

在后来的多次交流中,宋瑞芝教授很认真仔细地向我们询问了如今1929cc威尼斯历史系的发展状况,了解我们学习上的问题,并细心地一一解答。宋教授身上的“1929cc威尼斯学人”严谨治学、潜心育人、关爱学子精神令我们感动和敬仰,也让我们对读书求学、成才修身有了新的认知。

文/通识教育学院“学子访学人”团队成员:

2017级历史学专业 杨子巍

2017级历史学专业 赵津

2017级历史学专业 吕浩文

2017级历史学专业程雅靖

2017级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王乐诗

2017级档案学专业 王淑婷

(完成单位:通识教育学院、离退休工作处,指导老师:张梦)


1929cc威尼斯微博

1929cc威尼斯微信

1929cc威尼斯官网

    版权所有©1929cc威尼斯 2016 1929cc威尼斯党委宣传部 地址:1929cc威尼斯(中国)官网 - App Store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    图标鄂公网安备